新闻动态
通过CIMT2025展会看车床产品六大发展特性
【编者按】CIMT2025(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于4月21-26日在北京隆重举办。展会之后,主办方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收到来自协会分会的展品评述文章,现部分编发供业界参考。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一、概述
2025年4月21日,以“融合创新 数智未来”为主题的CIMT2025展会在北京隆重开幕。经笔者粗略统计,本届展会车削类参展商130余家,参展车削类产品300余台套,其中境内展商100余家、展品240台套,境外展商30家、展品60余台套。主要产品包括:数控卧车、数控立车、车削中心、多主轴多刀塔数控车床、纵切机,以及五轴车铣、专机及自动线等等。本届展会中,国产车床展品在品类丰富度、展出规模及工艺技术层面均达到一个新高度,彰显出行业发展的全新里程碑。
二、车床产品特性
本届展会充分展现了车床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必然趋势。面对新时代发展需求,智能机床与高端装备正成为制造企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其中“专精特新”型机床企业更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1. 多轴化、高效化
传统二轴卧式数控车床因自身性能特点,加工能力、加工效率受限,正逐步升级为集成多种加工工艺的三轴及以上多轴车削加工中心,本届展会多轴数控车床展品不乏精品。
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 MTK20-B车削中心,最大加工直径φ320mm、最大加工长度800mm、最大棒料直径φ80mm,主轴最高转速4000r/min;X1/X2轴行程210mm、Z1/Z2/Z3轴行程800mm、Y1/Y2轴行程±55mm,该机床采用双主轴、多刀塔布局、4轴联动、双C轴功能,配合多刀塔的伺服动力刀塔,可实现对工件的全部或大部分工序的加工,提高加工效率。
西安巨浪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TT200MSY TT系列刀塔机,最大回转直径φ600mm,最大加工直径φ380mm,最大加工长度525mm,主轴/副电主轴最高转速4500/4000r/min,X/Z/Y轴快移速度30/30/10m/min,12工位BMT55动力刀塔,该系统使用西安巨浪高刚性大扭矩机床嵌入式控制软件V1.0。
玉环市坎门机床厂K06SY2车铣复合机,最大切削直径φ280mm,最大切削长度600mm,主轴最高转速4300r/min;X1/X2轴行程190mm,Z1/Z2轴行程600mm,Y1/Y2轴行程±50mm,12工位T1/T2刀塔;床身整体450布局,双C轴控制,XZ轴采用加长滑块直线导轨,Y轴采用硬轨结构和动力刀塔一体化设计,极大提高了切削刚性和抗振能力。
2. 五轴化、复合化
本届展会上,车铣复合加工中心作为机床领域的尖端产品大放异彩,特别是五轴联动高端设备的集中亮相成为展会瞩目的焦点。从实力雄厚的国有龙头企业到创新活跃的民营新锐企业,各参展厂商均推出了最新五轴联动加工设备,充分展现了行业整体技术实力的跃升。
甘肃星火智能数控机床有限公司FTM1250X6000大型五轴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最大加工直径φ1250mm,加工长度6000mm,承重15000kg;机床配备大功率机械摆角车铣头,配合机械锁紧装置,实现车铣功能快速切换;40刀位自动换刀系统,支持最大25kg刀具自动更换,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搭载华中数控HNC-848DI系统。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KCX1200TM五轴联动卧式铣车复合中心,最大车削直径φ400mm、最大车削长度1200mm,B轴旋转角度-30~210°,B轴额定扭矩576Nm;直线轴定位精度0.008mm,旋转轴10″(VDI),直线轴重复定位精度0.005mm,旋转轴5″;模块化设计,快速实现不同行业的工艺需求。
东莞市扬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LM-08Y2双主轴双通道车铣复合中心,床身上回转直径φ500mm、拖板回转直径φ200mm,最大加工长度200mm,主轴/副主轴最高转速5000r/min,X1/X2轴行程420mm,X1/X2快移速度20m/min;Z1/Z2轴行程265/1200mm,Y1/Y2行程±35mm;对向式双主轴,左右刀塔配备双Y轴硬轨高刚性动力刀塔,大扭矩内藏式驱动电主轴转速12000 r/min。
程泰机械(吴江)有限公司GMT-2000铣车复合加工中心,X轴行程125mm,Y轴行程±150mm,X/Y/Z轴快移速度50/40/50m/min;GMT-2000系列拥有最高9轴控制、5轴联动加工能力;刀具主轴及下刀塔,能大幅缩短切削循环时间,确保极致的加工精度;除此之外,选用G.LINC智能操作系统及各种自动化配备,可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3. 成线化、自动化
本届展会上,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呈现出两大突出亮点:一是展出规模显著扩大,二是技术水平实现大幅提高。这些智能生产线通过创新性的工艺集成,如数控卧式车床的正副主轴协同加工、立式车床的正倒立复合布局,配合智能刀塔和机械臂自动上下料系统,实现了工件多面位的一体化自动加工;通过集成自动化上下料装置、自动换刀装置等,实现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加工。
甘肃星火智能数控机床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柔性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专为中大型轴类、管类、缸筒类等工件设计,可轻松应对多样化加工需求,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生产线配备MES总控系统,实现信息采集、数据存储、任务下达、仿真监控、自动排产等功能,实时监控生产数据。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VHL4035正倒立式数控车床,最大工件回转直径φ600mm,最大工件直径φ420mm,最大工件长度450mm;立式/倒立式主轴最高转速2500 r/min,快移速度24m/min;五轴四联动正倒立式数控车床,采用立式主轴和倒立式主轴垂向对置、双径向进给水平移动、双轴向进给垂向移动、伺服双面加工W轴的复合式布局,实现高效高精度车削加工。
4. 专用化、定制化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市场需求的各细分领域,很多企业都有着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及解决方案,从简单的卖产品转向提供“产品+服务”等综合性服务。本届展会展出的各类定制化车床可以显著提高加工效率、提升加工精度并大幅降低人力成本。
济南第一机床有限公司WL-800卧式轮毂数控车床,最大加工直径φ680mm、标准加工轮圈24吋;X/Z轴行程360/770mm,主轴转速2500r/min,12工位刀塔,X/Z轴快移速度16/20m/min;45°斜床身、高刚性滑动导轨、无尾座结构布局,特别适宜铝轮毂零件的高速、高效、精密加工。
安徽力成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VQXC125球笼硬车硬铣复合机床,最大夹持直径φ110mm、最大工件长度260mm、加工沟道直径范围φ45-95mm,工件所配钢球直径范围φ12.7-22mm,工件最大柄部直径φ38mm;一次装夹硬铣多沟道的球笼硬车硬铣床复合机床,适用于钟形壳热后VL/CG型沟道的硬铣精加工。
5. 高精度、高刚性
针对特定高精密行业,华粹智能、江苏博谷等企业展出高端超精密车床,展品床身普遍采用天然花岗岩和人造大理石,采用静压主轴、静压导轨,使机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振性和刚性,保证机床获得较高的精度,机床加工件表面达到镜面效果。
浙江博谷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MIXTECH T42 MYT超精密车削加工中心,最大车削直径φ240mm、最大车削长度350mm、X/Y/Z轴行程165/80/410mm;主轴转速6000r/min,加工精度0.005mm、表面粗糙度Ra0.3μm;定位/重复定位精度0.002/0.0015mm(VDI标准);机床采用45°床身、超精密滚动球轴承电主轴、精密导轨、超精密丝杠;直线轴可以获得最高0.75μm的重复定位精度,可获得0.001mm的圆度及Ra值≤0.4的表面粗糙度。
华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UPC200超精密机床,最大加工直径φ200mm,最大车削长度200mm,专为光学透镜、反射镜、高精度零件及模仁的加工制造而设计,表面粗糙度甚至能达到纳米级;机床主轴采用小孔节流空气静压形式,在10000r/min转速范围内主轴的径向跳动和轴向窜动均小于50nm;基于高速64位Delta Tau PowerPMAC运动控制器,自主研发了人机交互控制系统。
北京海普瑞森超精密技术有限公司DJC-250A超精密单点金刚石车床,最大加工直径φ250mm,面形精度PV<0.2μm;X/Z轴最大行程200mm,表面粗糙度Ra<2nm、直线度0.14m/100mmm,主轴最高转速8000r/min;X/Z轴均采用液体静压导轨,直线电机驱动,全闭环控制,PMAC可编程控制器;可选配B轴、真空度可切换吸盘、精密微调刀塔,实现360°分度功能。
6. 智能化、数字化
本届展会上,AI与物联网技术在机床领域的深度融合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通过实时监测、在线补偿、远程运维及预测性维护等创新功能,智能化机床正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中外参展商展示的不仅是机床产品本身的智能化升级,更体现了从生产制造到企业管理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生产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已从示范阶段迈向规模化普及,标志着机床行业正式进入智能制造新时代。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CHX5240i智能数控双柱立式铣车加工中心,搭载国内自主研发的智能数控系统,能够实现自主感知、自主学习、自主优化与决策、自主控制与执行,配备动态误差补偿、智能编程及工艺参数优化、智能运维、自动对刀和自动测量等功能,结合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时监控加工状态,显著提升加工精度与效率。
山东大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TCK2100SYY双主轴&双刀塔车铣复合机床,搭载清峦福兴自主研发的AI智慧工业制造集成云平台,支持自然语言指令输入。操作人员可通过语音或文本指令直接生成加工程序,实现“复杂代码一句话搞定”的智能化操作。系统还具备远程监控、工艺参数优化及数字孪生预调试功能。
三、国内车床产业的进步与挑战
在本届CIMT2025展会上,笔者走访了近百家车床企业。通过交流与观察,深刻感受到近年来我国车床行业在技术、产品及应用领域的显著进步。短短数年间,行业实现了从普通车床向数控车床的跨越,并逐步迈向多轴化、五轴联动方向。快移速度、主轴转速、定位和重复定位精度及精度保持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在多个细分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多年发展的水平。
然而,机床行业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依赖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支持。过去,功能部件曾是制约我国机床发展的主要瓶颈,但近年来通过技术攻关,这一问题已明显改善。当前,真正影响国产高端机床竞争力的核心在于数控系统。尽管国内企业在中低端市场取得一定进展,但在高端领域,发那科、西门子等国际品牌仍占据主导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的兴起为国产数控系统的软件开发提供了新契机。借助模拟仿真、智能优化等手段,软件性能有望实现跨越式提升,从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然而,数控系统的硬件基础,仍是当前行业的“卡脖子”环节。高性能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四、结语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冰冷的机床设备,更是一批怀揣理想、勇于担当的中国企业,他们正以创新思维及行动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这份执着精神令人敬佩。危机中育先机,变局中开新局。面对“逆全球化”浪潮涌动、地缘政治关系复杂、核心技术壁垒加剧、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等多重调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塑,我国机床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唯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本届展会集中展示了我国机床行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方面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车床行业正向“智能化、复合化、高精度、高刚性、产品多样化”的方向稳步前进。
车床虽小,却承载着民族工业的希望;技术虽难,亦难阻国人勇攀高峰的脚步。
——以AI、人形机器人、碳减排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推动机床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新能源、航空航天、半导体和医疗等领域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为高端数控车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正在推进的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进一步加快制造业绿色化、数字化进程,为机床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协会车床分会(通用技术机床研究院 陈洪军) 责编:兰海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