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CIMT2025院校之窗:高校科研实力助力机床行业智造升级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已于4月26日在北京完美收官。本次展会首次启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两个展馆,总展出面积31万平方米,创下近10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工具展,同时展商和观众数量也再创新高。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机床制造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专家,是制造业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盛会。
作为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院校之窗”展区,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集中展示了其近年在机床及智能制造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为推动中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贡献出高校智慧。
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集中亮相,观众反响热烈
各参展院校集中展示了他们近年来在机床新结构设计、精密磨削加工技术与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技术、机器人、滚动功能部件测试技术与装备、数字孪生技术、虚拟制造工厂等领域所取得的技术成果。吸引了来自航空航天、汽车、机床工具、物流等领域的专业观众的极大关注。整个展期“院校之窗”的5所大学与2000多观众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产学研深度融合,合作意向显著
参展院校以展会“院校之窗”为平台,展现了深厚的科研实力,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加速了技术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参展成果丰硕。
清华大学的轧辊高精度磨削技术与装备,大连理工大学的磨粒流抛光技术,南京理工大学的滚动功能部件性能优化和可靠性提升技术,北京工业大学的高端机床装备性能精确预测与精准调控技术,大连工业大学的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制造工厂设计平台等与境内外制造企业达成了多项技术转化、联合研发的合作意向。
前沿技术新突破,助力行业智能升级
产学研用相结合是促进行业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行业企业通过“院校之窗”的展示内容,能更清晰地把握科研院校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企业自身的技术发展规划,寻求多维度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高效高精加工、数字孪生制造、虚拟工厂设计平台等技术,精准对接了机床工具行业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为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提供了技术支撑。
“院校之窗”已走过了10年历程,先后共有60所高校通过这一平台,向制造业展示了机床及智能制造领域的科研实力和创新成果。同时,高校也通过“院校之窗”,了解了制造业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发展。
(来源:协会市场部 责编:兰海侠)